內容導航:
通領科技: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權益
陳伍勝——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
知識產權和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構成了國際世貿組織框架下的三大支柱,體現了知識產權的國際核心競爭力,確立了知識產權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下稱WTO)已近10年,中國企業適應了競爭的環境,依靠強大的產業配套和加工制造業支撐,形成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競爭優勢,以貨物貿易為主體的中國商品走向了全世界。從量上來講,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做大國際市場,符合我國國情的實際需求,也是國際低端產業鏈分工的必然選擇。但是從質上來分析,過渡依賴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土地、礦產資源和成本價格資源優勢支撐的出口競爭模式已經出現制約瓶頸,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卻也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失去了話語權。所以,我們必須在做大的基礎上再做強,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努力打造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新優勢,融入國際市場的高端產業鏈,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使命。
不可否認的是,在同場競技的現實中,一些跨國公司不惜一切代價、精心部署“潛水艇”專利,利用專利官司的漫長訴訟程序和昂貴的訴訟費用,拖垮中國企業,已成為跨國公司制約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殺手锏。
通領集團在2004年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漏電保護器(GFCI)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引起了美國同行的恐慌。美國萊伏頓和帕西西姆公司聯合輪番上陣,以其侵犯專利權為由,精心設置專利壁壘。從2004年4月16日至2010年10月28日的6年多時間里,連續對通領集團等5家中國企業發起了5場惡意訴訟。通領集團依靠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創造了中美知識產權官司“五連勝”的經典案例,打破了美國多家公司合力圍筑的專利壁壘,捍衛了民族工業的尊嚴,保住了我國漏電保護產業對美國的出口市場。
作為一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通過多年的歷練,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企業挺立市場潮頭的制勝法寶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下面為幾家企業典范: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
【內容導航】
- 第1頁·微軟:靠知識產權促進社會進步
- 第2頁·中興通訊:推戰略實施贏得國際市場
- 第3頁·通領科技: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權益
- 第4頁·華篷:憑專利技術站在產業前端
- 第5頁·威創:依靠知識產權獲得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