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和26日,張小泉“用戶服務進社區”活動在海寧與衢州成功舉行。本次活動以“剪出春日浪漫”主題融合了非遺文化體驗。首站走入海寧鳴彩時尚產業園,在服裝人的聚集地與他們進行了一場深度鏈接;第二站則落地衢州大型商超。這場跨越制造場景與生活場景的服務活動,成功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碰撞出了別樣火花。
“剪出春日浪漫”主題-海寧活動現場
作為中國服裝產業重鎮,海寧鳴彩時尚產業園聚集著數千名服裝從業者。在現場,許多服裝廠工人拎著工具包翹首張望,對他們來說,剪刀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這次修磨活動算是做到了他們的心坎上。在等待修磨的過程中,他們圍繞著匠師陳偉明與徒弟徐擁華的修磨臺駐足觀看。一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一位杭州市拱墅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同時在場,親手為周邊用戶修磨刀剪。這場景并不多見,精湛的修磨手藝更是讓不少人贊嘆不已。據現場統計,修磨大多以裁縫剪為主,平均每人送來了3把服裝剪。此外,還有不少人在現場咨詢了張小泉的“以舊換新”政策,他們直言“專業工具交給專業品牌才放心”。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修磨刀剪
此次“用戶服務進社區”活動對園區的服裝廠進行了隨機探訪,有工人向鏡頭展示了他每日使用近百次的服裝剪,正是出自張小泉品牌。他介紹道:“張小泉的剪刀用了這么久還是很鋒利,很好用。”對于靠手藝吃飯的服裝業,工具就是另一雙手。張小泉正是憑借百年沉淀,對于用戶的根本需求有了深度洞察,才打造出了最符合他們要求的剪刀。這些真實的工作場景被收錄進活動視頻,成為老字號專業口碑的最佳印證。通過此次活動,張小泉打通了“服裝廠服務鏈路”,在后續將會繼續開展相關活動,努力讓張小泉成為從業者“離不開的伙伴”。
張小泉剪刀并不只是面向服裝業的專業工具,也是傳承非遺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既能裁切服裝廠里堆積如山的布料,也能在春日裁出花瓣的浪漫曲線。在海寧和衢州的活動現場,修磨服務的另一側打造了精美的植物拓染DIY手作體驗區。現場的參觀者用張小泉剪刀將新鮮樹葉與花瓣剪下來,DIY成各種形狀,輕輕敲打在帆布袋上,隨著汁液滲入棉布形成圖案,最后再蓋上張小泉的“泉”字印章,一幅幅充滿創意的作品便躍然眼前。
植物拓染DIY手作體驗
在海寧或是在衢州,張小泉“用戶服務進社區”活動正不斷突破邊界。通過深耕用戶場景、融合非遺傳統文化,張小泉不僅煥活了老字號工具的價值,還傳遞著“良鋼精作”的匠心精神。四百年的傳承中,變的是服務形態與工具載體,不變的是刻在品牌基因里的文化精髓:“唯有情感剪不斷”,讓每一把剪刀都好用、實用,更能長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