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電梯保有量是非常大的,據國家質監總局的統計數據,到今年全國有近300萬臺電梯,而且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超過10年以上的電梯的故障率非常高,國家質監總局已多次發文要求利用物聯網技術對電梯進行監控和維護保養的信息化管理,各地方質監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對電梯物聯網應用提出指導意見。
去年開始我們已經與福建省特檢院進行了技術合作,用了一年時間研發出了這套電梯安全衛士系統,基本覆蓋了電梯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比如困人、非平層開門、開門走梯、錯層停梯等等。在終端軟件里設計了多種報警預案,比如發生停梯困人時,設備立即將故障類型和發生的地理位置信息同時發送到關聯救援人員的手機和遠程監控中心,監控人員可以立即在地圖上看到故障點位,遠程啟動設備內置的攝像頭實時查看現場實際情況,與被困人員進行通話等待救援。
人員被困呼救和救援
得益于通訊技術的發展和較低的成本,每部電梯內的液晶屏都集成了一部3G手機,電梯發生故障時乘客可以主動按動報警按鈕與救援中心進行通話,救援中心通過3G無線網絡實時監控梯內畫面,對被困人員進行安撫和指導。
音視頻告警預案
今年5月份在深圳發生了一起電梯傷亡事故,當時電梯運行過程中發生了非平層開門故障,一位女乘客因為只顧低頭看手機,沒有注意到電梯轎廂還沒有到達樓層,直接就跨出電梯門,最終釀成被電梯門卡住遇難的悲劇。
仙視電子電梯衛士終端有一個功能,當檢測到電梯發生故障時,根據不同的故障類型觸發播放預設的告警視頻,對乘客作出提醒,如果有這套設備,那位女乘客聽到了請留意觀察的提示音,悲劇就可能避免。
自備電源持續工作
當電梯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停電時密閉黑暗的環境對乘客會造成很大的心理恐慌,仙視電子電梯安全衛士終端設備內置了6000毫安時的鋰電池,當發生停電時設備會切換到電池工作模式,自動打開設備上應急照明燈,同時播放安全告示安撫視頻,對乘客進行正確指導和心理安撫,減輕被困人員的恐懼感,避免人為錯誤行動造成次生災害。電池可供應持續8小時的應急照明和兩小時的持續語音通話,人員被困時可以隨時與救援人員保持通話。
電梯日常維保監管
目前電梯的日常維保監管還處于人工監管狀態,遺漏維護和超期維護時有發生,我們在電梯轎廂頂部設置了RFID讀卡器,維保人員上到頂部開始維護和維護結束離開時都需要刷卡簽到,實現人員和維保工作定點定位的跟蹤。
特種設備聯網信息化管理
這套系統的中心是電梯安全監控和信息發布管理平臺,是一個云端平臺,前臺面向了質監部門、電梯維保公司、傳媒公司,對每種角色劃分不同的權限,資源共享各取所需,比如質監部門需要的是電梯的維保數據、運行數據統計、故障數量和類型統計、報警和救援處理情況,電梯維保公司登陸平臺以后希望看到是自己轄區內電梯的使用情況、維護保養記錄,以及年檢期限,在一個平臺下實現多種業務需求。
這些功能點都是關于電梯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方面的價值,需求都是政府主管部門和質檢部門急切需要的,實現聯網管理技術上沒有問題,但設備采購和安裝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投入,而且后期的維護也需要資金,還需要專門的人員編制,完全由政府承擔目前看還不太現實,尤其是要大規模批量實施更加困難,現在很多地方的試點項目還僅限于百套級的數量。
在這個時候將數字標牌和商業傳媒引入電梯,正常情況下液晶屏播放商業廣告,發生故障時液晶屏就變成了應急設備,設備初期的資金投入和后期維護資金都由商業傳媒公司承擔,解決了投資收益問題,也解決了持續造血問題,也就建立了一個多方受益的生態系統。
目前我們這套系統在福建全省7個地市已開始部署,今年已實施了超過1萬套,預計未來3年內將實現5至7萬套的覆蓋。
電梯衛士這個系統也僅僅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點,數字標牌這個產品除了商業價值以外還能夠創造更多相關民生、安全方面的社會價值,我們期待與各位業界同仁一道,共同為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做出努力。
內容導航
|